Cherryzhang pfp

Cherryzhang

@cherryzhang

531 Following
483 Followers


Cherryzhang pfp
0 reply
0 recast
2 reactions

Cherryzhang pfp
想到我的同事,女儿考进了成都的竞赛类学校,初中就已经开始学高中的课程了。 班上都是理科学霸,一点就通的学神,但也是真努力,周末还要补课赶进度,只为学的更多更快。 这就导致别的同学,也更加努力更加血拼,但是我同事一直强调她女儿乐在其中,因为她们的快乐就在于攻克一关又一关的难题。 即便她女儿热爱画画,但在学习的重要性面前,画画只是她的生活调味剂,闲暇解压所用,因为孩子自身很清楚,靠画画以后是不可能养活自己的,即便她的绘画老师一直鼓励她坚持发扬爱好。 小小年纪,有如此自觉的认知,也不知道是好事坏事。 但我同事一直让我不要臆测,强调她女儿乐在其中, 可能理科生是这样吧,他们压根不觉得这是卷,就是学习的情趣了。
1 reply
0 recast
0 reaction

Cherryzhang pfp
0 reply
0 recast
0 reaction

Cherryzhang pfp
最近回看一些古早小说,随意翻阅几章都觉得不适。 这些作品,大多以虐女为主题,女主角形象往往走向极端,要么天真的愚蠢,要么无私得近乎残忍。 作者呢,也擅长通过虐害女性,让她们在重重考验中,证明自己值得被爱,以此唤醒甚至融化高位者的柔情。 在这类叙事中, “爱”作为动词,被强行固化为爱与被爱的名词设定。 女性,似乎无需思考“为什么需要被爱”,只是执着于证明“为什么值得被爱”,进而不自觉陷入雌竞的思维框架。 更令人悲哀的是, 这种叙事让女性丧失的并非能力,而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生命力。 就像非遗, 一旦需要“保护”,便意味着它自身已经失去了生命力, 越保护越脆弱,因为它已与时代脱节,名存实亡。 非遗的核心是人,物只是生活的载体。 多数非遗,真正需要的不是被动保护,而是引导其回归适宜的生存...
0 reply
0 recast
0 reaction

Cherryzhang pfp
0 reply
0 recast
0 reaction

Cherryzhang pfp
人民群众吃喝相关的实用器物,和原始的祭祀类、民俗文化运动息息相关。 器物作为文化载体可以当地化社区化,通过民族文化生态村实现活态传承,同时也作为文化多样性的传承和延续。 然而,一些民俗运动,活祭,裹脚之类的,和其时代的政治需求强相关,这部分在当下来看,很多是糟粕是邪教是反抗,是很难被保护和传承下来的。 体现社会上层风气和精神诉求的审美意识形态,和社会文人雅士的品味、以及王公贵族们的偏好,息息相关。 精神桥梁古今共通,通过故事化转译和当代演绎,能够唤起跨时空的共鸣。 然而,审美作品需要市场化,必然面临符号化的解构与重构,传统材料的转化,人工与机器的融合,都是不可避免的。
0 reply
0 recast
0 reaction

Cherryzhang pfp
0 reply
0 recast
0 reaction

Cherryzhang pfp
生活中我还是偏钝感的,很多时候出神不走心,因为不够感冒,但我对于感兴趣和好奇的人、事又有孜孜不倦的气力,想要追问,想要深究。 比如遇到以情感动机的创作者,我会非常好奇ta创作的理念,更多时候是ta们身上那股强烈的对自身、对世界的觉察,这股敏锐洞察力是我非常好奇且向往的。 而对于一些很有理想和抱负的人群、或者宏达的事业,我更多是想要梳理背后的逻辑,任何所谓宏大的事物和商业运作,往深里挖,都能找出它背后的运作逻辑,这是一种对世界不那么混沌的理性诉求。 只是,任何商业模式,群体规律的基础还是人,不要在分析和解构的过程中,对人失去敬畏。 很多时候,人性是不经考验的,但人是神秘莫测的。
0 reply
0 recast
1 reaction

Cherryzhang pfp
0 reply
0 recast
1 reaction

Cherryzhang pfp
0 reply
0 recast
0 reaction

Cherryzhang pfp
0 reply
0 recast
1 reaction

Cherryzhang pfp
线上线下那些商业观察和碎碎念 昨天刷了俩小时短视频,发现各地村支书玩流量那叫一个热闹! 突然意识到,现在线上线下的边界,已经从最开始的清晰,到模糊,最后又清晰的颠覆式玩法了。 线上,反而成了“高阶真实世界”, 线下好多玩法,得反过来迎合线上的流量逻辑,才能反哺自身。 基层干部搞流量,主要分两种路子: 形象吸粉型:江浙沪那边特擅长包装城市形象,有些干部甚至玩起“男色营销”,比如浴袍装、半裸照这种擦边内容,把干部包装成行走的地域名片。 农产品带货型:农村干部更擅长“搞笑整活”,靠各种接地气的段子、梗和网友打成一片,说白了就是用娱乐化内容拉近关系。 女性干部要出圈,就需要各显神通了。 要么,突出能力和才华,精英女也能接地气。 要么,走反差路线,彪悍女干部的反差感拉满。 当然,流量终究是...
0 reply
0 recast
2 reactions

Cherryzhang pfp
绝地天通, 是祭祀祭司对信仰和认知的垄断; 君权神授,是王权对神权的抢夺; ​ ​西方神权,建立在不断的抢夺之上,所谓利维坦式地位神权原则,就是西方历史乃至整个现代化对神权的抢夺,也就是绝对真理体系。 ​ ​所以说,西方的文明和进步,不是出于对神权的反抗,而是它的本身就是被神权压制后的产物。 ​ ​而以儒家为代表的古代传统,走了一条相反的路线。 ​ ​最大的特色,就是祭祀对家庭的回归——祖宗崇拜。 ​ ​神,自始至终都是以一种体验性动词而非客体化名词(绝对真理)来发挥作用的态度。 因而,东方在经历绝地天通之后,​ 君权神授背后,还有以德配天一说, 也就是说,造反有理的神性化陈述,刚好对冲了君权神授的陈述。 ​ ​
0 reply
0 recast
2 reactions

Cherryzhang pfp
其实,观看抖音百万乃至千万博主的视频内容的时候,是能够看出明显的框架和技巧的。 ​但这些博主成功的原因远不止于此,背后还有真实的接入,比如个人真实的记录、在地的观察等等, 尊重真实存在的现象与升华的文案表达相交织,才能引起不同层级的共鸣,实现流量与口碑齐飞。 ​ ​这里又有点类似宗教的效用,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虚实之间,让信徒难以琢磨, 由此,宗教获得至高解释权,统御人的认知体系。 不过,这也是绝地天通之后,对认知和解释权的争夺, 可以说,互联网上,大大小小的自媒体也就是扮演了这个角色。 背后最大的客体性,也就是神,自然还是数字网络了,没有这个最大的中介,这些大大小小的自媒体也没有获取信徒的渠道。 个人“体验”的代理化,或许也就是当下社会情绪价值供应背后的商业转化逻辑。 基于情绪和...
1 reply
0 recast
2 reactions

Cherryzhang pfp
0 reply
0 recast
2 reactions

Cherryzhang pfp
0 reply
0 recast
1 reaction

Cherryzhang pfp
0 reply
0 recast
2 reactions

Cherryzhang pfp
看苗族的巫史文化,不禁感慨。 巫术保持的神秘和信仰,很大程度是保护参与者的共同情感和记忆, 因为相信,所以心甘情愿,这样生活。 只是,一旦外族入侵, 信仰就沦为了工具,主要用于凝聚战斗力和奋力抵抗。 就像湘西赶尸人的工作,不容窥探和解构 因为他们承载的是,客死他乡的游子,落叶归根的情感。 赶尸人昼伏夜出,他们既需要敬畏,也需要神秘,也是因为这不仅是一份工作,也是对灵魂归宿的相信。 只是,现代化交通的便利,以及对于情感的祛魅和解构,赶尸人长途运尸的工作必要性,也自然而然的被淘汰了。 苗蛊的神秘信仰, 也在明清时期被有意的构建攻陷和污蔑,沦为迷惑人心的蛊术,成了史书上的无稽之谈。
0 reply
0 recast
2 reactions

Cherryzhang pfp
对文化,做历史解析, 其实主要作用就是提炼出最具代表性的几个自然的物象,以及当地的理念和祭祀节庆类的仪式显现。 ​ ​ ​咱们中华文化, 善用自然物象,模拟万象道理,祭祀仪式,实践道德,固有寓情于景,以物喻人等说法。 ​ ​而在西方乃至于现代,更倾向将其抽象成客观性符号和抽象的理念, 前者以符号的开源为手段,形成可复制的逻辑; 后者以理念的实践为感知,构建可量化的强度。 从在地物象、符号到态度隐喻的挖掘, 从场景仪式、故事到价值认同的构建, 最终,还是得通过受众自发的行动促成传播链条的形成。 这个模式,相比于以前自上而下的传播驱动,更加自下而上的。 也就是说,病毒性和情绪性非常重要,卡中点位,一堆自来水蜂拥而来。 只是,这种流量难得但始终是短期的, 如果忽略前期构建,却也可能昙花一现。 ​
0 reply
0 recast
2 reactions

Cherryzhang pfp
长期依赖逻辑和框架来思考,有个弊端就是对文字细节和修辞手法的感知力越来越差, 以至于看到什么,都想先抽象提炼出规律,再用符号能指网络来进行拓展,实现逻辑的可验证。 缺乏感知力的文字,更像纯粹的工具,没什么灵气,不过我一开始就意识到了自己缺这个东西,长期下来却越来越偏科了。 这里想到了古人讲的,君子不「器」, 最初的「器」是指器与道的脱离,所谓大道废,仁义在,其实就是原始时期,人与世界的神秘感消失了,仁义成了君主的必备准则。 而后“器”的内涵转为开放,不器就像朱熹说的博学多才,也是知识的多元化分类,当然这时期也是资本的萌芽时期, 到了宋末,又有了德才之辩,不器,指的是德行>才能,社会又进入了相对保守的王朝。 现代的君子不器,更多是物化,也就是资本主义对人的异化,人在机器的碾压下,...
0 reply
0 recast
3 rea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