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rryzhang pfp

Cherryzhang

@cherryzhang

530 Following
404 Followers


Cherryzhang pfp
Cherryzhang
@cherryzhang
对文化,做历史解析, 其实主要作用就是提炼出最具代表性的几个自然的物象,以及当地的理念和祭祀节庆类的仪式显现。 ​ ​ ​咱们中华文化, 善用自然物象,模拟万象道理,祭祀仪式,实践道德,固有寓情于景,以物喻人等说法。 ​ ​而在西方乃至于现代,更倾向将其抽象成客观性符号和抽象的理念, 前者以符号的开源为手段,形成可复制的逻辑; 后者以理念的实践为感知,构建可量化的强度。 从在地物象、符号到态度隐喻的挖掘, 从场景仪式、故事到价值认同的构建, 最终,还是得通过受众自发的行动促成传播链条的形成。 这个模式,相比于以前自上而下的传播驱动,更加自下而上的。 也就是说,病毒性和情绪性非常重要,卡中点位,一堆自来水蜂拥而来。 只是,这种流量难得但始终是短期的, 如果忽略前期构建,却也可能昙花一现。 ​
0 reply
0 recast
2 reactions

Cherryzhang pfp
Cherryzhang
@cherryzhang
长期依赖逻辑和框架来思考,有个弊端就是对文字细节和修辞手法的感知力越来越差, 以至于看到什么,都想先抽象提炼出规律,再用符号能指网络来进行拓展,实现逻辑的可验证。 缺乏感知力的文字,更像纯粹的工具,没什么灵气,不过我一开始就意识到了自己缺这个东西,长期下来却越来越偏科了。 这里想到了古人讲的,君子不「器」, 最初的「器」是指器与道的脱离,所谓大道废,仁义在,其实就是原始时期,人与世界的神秘感消失了,仁义成了君主的必备准则。 而后“器”的内涵转为开放,不器就像朱熹说的博学多才,也是知识的多元化分类,当然这时期也是资本的萌芽时期, 到了宋末,又有了德才之辩,不器,指的是德行>才能,社会又进入了相对保守的王朝。 现代的君子不器,更多是物化,也就是资本主义对人的异化,人在机器的碾压下,...
0 reply
0 recast
2 reactions

Cherryzhang pfp
Cherryzhang
@cherryzhang
对体验和神话的祛魅,带来上层建筑用于稳定政权的道德实践理性。 在形式-定义的规范之下: 好人往往是痛苦的人,被困在礼仪守则里; 坏人往往是成瘾狂徒,被欲望机器所操弄。 实践理性的历史过程,又为符号模拟提供了构建能指网络的解释动力,直到它自身能够与所指脱嵌。 再经由数学计算的演绎性转译,到达了价值观虚无的新世界。
0 reply
0 recast
0 reaction

Cherryzhang pfp
Cherryzhang
@cherryzhang
非遗手工艺和其产品,越是平民化生活化,离大众实践越近,(比如用于吃喝玩乐、祭祀活动等品类), 其文化和故事性,越难抽离出主观,换言之难以被符号化,商业价值就越低。 这也就是为什么哪吒能火遍全球, 因为其故事本质是英雄主义,用西方超越式的反叛精神来讲中国故事,脱离具体情境,已经是一种符号模拟了。 这也说明了大部分基础的大众类工业品,很难建立品牌壁垒,就是因为不够脱实务需啊,不过走量不走质也是特色了。 再看看妆护、生化、医药等研发品,以及女性消费品,鞋子包包都能建立起品牌, 正所谓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只是需要一直投入创意和研发,方便维持品牌调性,扩大产业范围。
0 reply
0 recast
3 reactions

Cherryzhang pfp
Cherryzhang
@cherryzhang
传统社会的名人:身份现实(“真实”的固化),长期积累的声誉,规范了个人的道德和作为。 现代社会的网红:身份碎片化(能指链滑动),对热点流量的灵活利用,拥有飞速变现能力。 后现代的: 受众,在互联网的裂缝中寻找“真实”,虽然大多数时候只是幻觉。 博主,需要多元化ip化,体现活人味,虽然背后的权力还是算法。
0 reply
0 recast
1 reaction

Cherryzhang pfp
Cherryzhang
@cherryzhang
也许,“现在”仅仅是我们意识到一种意义所必要的时间? 但是,一切被意识到的生活,一旦被意识到就已成为过去, 意义一旦成为意义,便已走向未来。
0 reply
0 recast
1 reaction

Cherryzhang pfp
Cherryzhang
@cherryzhang
年轻,一种轻浮到真诚的烂漫。
0 reply
0 recast
2 reactions

Cherryzhang pfp
Cherryzhang
@cherryzhang
最近看一些非遗手艺人的短视频。 突然想到,自媒体就是一个个的筑梦师,最高级的筑梦和表演的策略,就是无限接近于真实。 相比于大部分非遗博主, 山白的作品,被认为更真实,也更容易沉浸, 无论是自然氛围、镜头语言,还是人物的表演状态,都给人以巧夺天工之感。 「巧夺」,看似天然,其实背后是极其克制的创作策略和精益求精的细节。 而这个账号背后的叔侄团队,自述贷款150w做账号,播放量破亿也坚决不接破坏账号调性的广告,直到出圈,他们的不妥协和坚持稳住了账号的基本调性,因而在变现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权。 说回到真实嚯,真实的背后,一定是对现实的反抗。 非遗手工艺,已然很难再融入到现代人的具体生活。 作为一种文化虚构,正是出于一种其对观念社会/现实的反抗意识。 在数字现实的政治正确当下, 山白团队,用纯粹的...
0 reply
0 recast
2 reactions

Cherryzhang pfp
Cherryzhang
@cherryzhang
历史的神秘感,逐渐被拟像给替代了。 电影作为造梦的艺术,走向没落似乎也成了必然。 神秘,不再来源于艺术家和导演们的奇思妙想,更多取决于技术的魅,就像你永远不知道技术的组合还能造出(复现)什么玩意儿, 哪怕是苏格拉底和你对话、埃及法老带你寻宝、蒙拉丽莎对着你傻笑…… 对历史和人文精神的「祛魅」,是通过技术的「赋魅」而实现的。 just for fun,但凡你认真就是前朝遗老了。 不过,在虚无主义的技术眩晕中,作为互补,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似乎也有了更多的合理性。 作为生活的艺术化实践,而不是影像化的艺术表达,中式文化的实践价值,始终还是大于技术表达的。 只是,就像后现代构想的,当工具理性转译为实践理性,意味着权力本质还是由科学主义所构建的。 作为技术网络的逃逸缝隙,能让大部分人得以喘息,或许也就足够了。
0 reply
0 recast
1 reaction

Cherryzhang pfp
Cherryzhang
@cherryzhang
生文~生图~生视频~ ai的推理逻辑能力越来越强,这就意味着,即便外行的创作者也能更好的运用这些工具, 复杂的prompt和技术细节都已经被抽象掉了,更方便大规模普及了,当然,这里面也要考虑硬件的成本。 对于真正的创作者来说,也不用焦虑, ai工具的投产,本身还是量化增强效应,除了对现实的模拟和增强,它有创造任何新东西吗? 就像它本身的诞生,也是人类共同体的实践和体验的隐喻嘛,所谓的ai意识,正是科学无法解释的黑箱。 但不妨碍科学主义转译并利用它,因为神秘,更容易获得合法和正义性。 作为工具,实践过程中形成你自己的独特体验,真实的体悟,继而返回自身。 而不是单纯依靠「溢出」效应来汲取天地之精华,是生而为人的乐趣之一。 我想,这可能也就是创作者的魅力吧~
0 reply
0 recast
2 reactions

Cherryzhang pfp
Cherryzhang
@cherryzhang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或许就是, 情绪是可量化的,也就是所谓的多巴胺,通过外部视听刺激,也就是内容模式和套路来唤醒, 甚至更直接点,直接插上电流模式,应该也够乐呵半天了。 感情就比较不一样了,它本身是复杂的,也是变化莫测的。 每个人跟父母之间的感情,都是变化的,它并不纯粹,但也没那么不堪。 更不用说亲生兄弟姐妹了,很多时候甚至不如手足和密友,因为同甘苦共患难的经历,更容易共情和共感。 当然,拜金主义时代,已经把情感解构的足够彻底了,没有物质的感情就像一盘散沙,都不用风吹几步就散了。 我们也正在经历解构到重构的过渡时期,比如大家现在发现了情绪价值的可贵。 作为社会发展轮轴上的螺丝钉工具,几乎每个人都消耗了一定的情感浓度, 而今,重建是困难的, 大部分共同经历是真空的,我们疏离了传统的复杂交...
0 reply
0 recast
1 reaction

Cherryzhang pfp
Cherryzhang
@cherryzhang
爱智慧, 实践的同时,如果不追求效用,也就是单纯的用爱发电了。 “爱”的转译,也已被现代工具理性给碾压八百遍了。 哲学作为智慧的形式,被科学主义的量化增殖踩在脚下,然而溢出和涌现,作为实践共性的隐喻,辅助数字工程,用ann的黑箱效应,构建了新的神秘主义。 一个自指的回环,独断和极值不在于形式定义,就在于客观共性,只是身处其中的大部分人,容易辨不清南北。
0 reply
0 recast
1 reaction

Cherryzhang pfp
Cherryzhang
@cherryzhang
没有生活里的具体的人的实践,非遗复活的不过就是尸体罢了。 不过当下,需要也只是情绪,所以把非遗作为元素来组合,更有商业化的空间。 国家层面,估计是不想被肢解的,不断的收编,不断的拉拢年轻人学习非遗技艺,是想通过宣传的效用,让更多人通过实践去领会非遗背后的精神。 严格的说: 中华文化,一直是去腐存精的连续且动态变化的过程,既不接受被肢解,也不接受所谓的神喻性。 信与不信不重要,重要是你愿不愿意去做。
0 reply
0 recast
2 reactions

Cherryzhang pfp
Cherryzhang
@cherryzhang
最近看到几个硕士生退学、摆摊之类的新闻,可能这也是传统单一价值观体系正在崩坏的信号。 观念论之后,建立在唯物独断论之上的社会,必然也会面临工具理性的虚无性,即价值判断的失效。 结构主义的隐喻,也是体验的极值陈述,通过科学主义的转译,成为了新的客观性存在。 后现代学者,在反结构主义的过程中,动用「悬置」和「被给予性」的概念,通过溯源思维,重拾主体实践动力和现象直观的连接。 然而,当现象学的被给予性发展成了绝对被给予性,消解了主客二分,却又强化了被接受性。 客体的赠予,延续了以往的神学框架,与现象学还原要求的「悬置」形成了悖论。 现象学的矫枉过正,最终还是沦为了对象化工具对对象化思维的解构, 左手打右手,上齿咬下唇,还挺好玩是吧~
0 reply
0 recast
2 reactions

Cherryzhang pfp
Cherryzhang
@cherryzhang
重新面了两个乙方的策划, 特么一想到都要夏天了,还上啥班啊,还不如到公园摆摊卖冰淇淋去。 不过,爱好的同时挣点小钱最好了。 无论干啥,都不想发展为痛苦, 除了长期的思考习惯,停下来也会倾向彻底放空,或者做点烘焙,手工,家务活儿。 无论大脑,还是身体,还是要劳逸结合啊。 那我也接受了,自己无法获得世俗意义上成功,无法避免还是会被某些人搞崩心态,真想送踏马的一首草泥马之歌。
0 reply
0 recast
0 reaction

Cherryzhang pfp
Cherryzhang
@cherryzhang
回到互联网最初的愿景:万物互联+公共网络。 万物互联,基于工业机械时代的思想残留,工具尸体的分解,造成的结果就是大厂对抗,三足鼎立,天下合久必分。 公共网络的愿景就成了陪衬, 后现代重拾去中心化,也就是公共网络的愿景,根茎式节点网络,不再讲究对抗而是协作,只是对象不再是人类内部的对抗,而是人与机器的协同。 工业化时代的硬伤, 或许就是机械分解逻辑和压缩性思维带来的制造业规模化和思想可复制化,分解导致人的异化,以及大他者社会运作逻辑对异质人士的规训和压制,都是切实性的存在。 ai时代带来的革新, 是新的技术工程对传统规模且异化工具的制造业的替代,科技主义正在重构一个人机共生的去中心网络; 同时未来也是一个去隐喻的动态生成社会,基于符号模拟的虚拟世界,却因为生成的泛滥,对立并区分出了人性...
0 reply
0 recast
2 reactions

Cherryzhang pfp
Cherryzhang
@cherryzhang
很多时候都会下意识的偷懒。 其实,无论是创作、回复还是评论,很多字眼都是需要经过斟酌的,尤其需要追溯它的来源,这样可以摒弃掉很多后天的刻意,更真实的表达自己的体悟性理解。
0 reply
0 recast
3 reactions

Cherryzhang pfp
Cherryzhang
@cherryzhang
每次看宝岛的文学,都有一股复归自然的人情味儿,不过鉴于海岛,更多是咸咸的海风味道。 西方的文学更多带批判属性的,无论是现实、浪漫、还是超现实,总归是带着荒诞,俄狄浦斯情结和神学的宗教隐喻,这就导致他们的文学很难脱离神学的命名压制。 简言之,社会越变态,文学越荒诞,更容易激起社会的强烈反思性。
0 reply
0 recast
0 reaction

Cherryzhang pfp
Cherryzhang
@cherryzhang
看了一些大家的推荐,甲方的策划似乎比乙方策划含金量高。 其实,说的含金量,就是直接的目的。 甲方需要为市场和数据负责的,通常也会需要经历完整且闭环的商业链条,策略会更务实也更有效率。 乙方更多是兜售创意,不断拆解brief,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然而很多时候容易自嗨,因为没有一手信息,也很难接触到实际的消费者。 越是广阔的市场,信息差越是重要,这就是工具可能性的展开。 so,必须回到源头,寻找新的工具组合和brief灵感。 对于策划来说,其实就是创造新的隐喻, 一个基于一手信息的提炼和发散而生成的暴力性认知共识,也可以说是心智占领。 而对于项目落地来说,是共识的具象化。 通过真实的消费需求和场景的布设,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消费者行动,把认知转化为具体的习惯和记忆,是长期的价值所在。
0 reply
0 recast
2 reactions

Cherryzhang pfp
Cherryzhang
@cherryzhang
朱德庸挺幸运的,他到五十多岁才知道自己是阿斯伯格。 而这之前,就只是一个看起来有点奇怪的小孩而已, 只是有点怪,所以可以做“我”,而不是做我们。 如果一早接受自己是阿斯的定义,很多行为,心理,乃至于行为动机都会被介入和规划。 所谓的正常世界,一个很重要的通路,就是不断的诊断,乃至于拯救制式内的“不正常”。
0 reply
0 recast
0 re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