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
https://warpcast.com/~/channel/lifestory
0 reply
0 recast
0 reaction
Cherryzhang
@cherryzhang
长期依赖逻辑和框架来思考,有个弊端就是对文字细节和修辞手法的感知力越来越差, 以至于看到什么,都想先抽象提炼出规律,再用符号能指网络来进行拓展,实现逻辑的可验证。 缺乏感知力的文字,更像纯粹的工具,没什么灵气,不过我一开始就意识到了自己缺这个东西,长期下来却越来越偏科了。 这里想到了古人讲的,君子不「器」, 最初的「器」是指器与道的脱离,所谓大道废,仁义在,其实就是原始时期,人与世界的神秘感消失了,仁义成了君主的必备准则。 而后“器”的内涵转为开放,不器就像朱熹说的博学多才,也是知识的多元化分类,当然这时期也是资本的萌芽时期, 到了宋末,又有了德才之辩,不器,指的是德行>才能,社会又进入了相对保守的王朝。 现代的君子不器,更多是物化,也就是资本主义对人的异化,人在机器的碾压下,...
0 reply
0 recast
3 rea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