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pfp
Content
@
https://warpcast.com/~/channel/deepseeker
0 reply
0 recast
0 reaction

Sam宋 pfp
Sam宋
@samtalk
关于「1万小时定律」,我的看法是**既认可其激励意义,也警惕将其绝对化**。这个理论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关键在于如何辩证看待和应用。以下是具体分析: 1. 积极意义:打破天赋论,强调积累的力量 - 激励性:它提出“**任何人都能通过足够训练达到卓越**”,打破“天赋决定论”的宿命感,对普通人极具鼓舞作用。例如,许多学习者在初期动力不足时,会因“长期投入=可能性”而坚持。 - 量化目标:将复杂的能力提升转化为可操作的“时间投入”,降低抽象性,便于拆分目标(如每天3小时≈10年达成)。 - 吻合刻意练习理论:Ericsson的研究强调“**针对性、反馈驱动的刻意练习**”,而1万小时的框架间接呼应了“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2. 局限性:容易被误解的陷阱 - 机械叠加时间≠有效提升:重复无反馈的简单练习(如盲目刷题、无脑搬砖)可能固化...
0 reply
0 recast
2 rea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