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
https://warpcast.com/~/channel/weread
0 reply
0 recast
0 reaction
SOLO_eva
@javaw.eth
《优秀的绵羊》的价值不仅在于“共鸣”,而在于它提供了一套清晰的评价基准,让我们能够用它来反思自己在教育、职业甚至生活中的选择,能量出自己到底有多"羊"。但与此同时,这本书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它更像是一个“觉醒者”的独白,而非系统性变革的蓝图。 评价基准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在每一个选择节点(比如选专业、换工作、育儿)时,可以问自己: “我现在是被‘绵羊思维’驱动,还是真正自主的选择?” “这个决定是出于恐惧(如怕掉队),还是出于真实的热情?” 但问题在于:个人清醒后,面对结构性压力(如房贷、社会期待),单靠自省能否改变行为?如果《优秀的绵羊》只是诊断书,我们或许需要自己补充治疗方案。 结尾想问问大家,如果你发现自己确实是羊,会选—— A. 继续吃草(麻木但安稳) B. 跳出...
1 reply
0 recast
2 reactions
Mable Jiang
@mablejiang
开发新吃法,我差点想说:要不片了吃涮羊肉
1 reply
0 recast
0 reaction
克莉斯chris
@chrisll
与其最好,不如不同。求不同已经是很多人一辈子的功课了
1 reply
0 recast
0 re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