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
https://warpcast.com/~/channel/lifestory
0 reply
0 recast
0 reaction
Cherryzhang
@cherryzhang
极端作为至善的瞄点,非善就沦为了没有语义的恶。 从这个角度来说,善恶是一脉相承的。 高度定义的善,通过恶来展现, 恶是有缺陷的善,是不完美的善,这也就是各种主义、乃至法西斯的溯源。 艾斯勒在《圣杯与剑》中说,克里特文明是一个和平的文明。 并不是说克里特人没有争斗,而是说争斗服务于“内容”,善恶服务于语境,没有人会把敌人彻底的视为「非人」。 假设把保护生命视为至善,那么,任何伤害生命的行为(如战争、死刑)都需被彻底否定。 但是,现实冲突往往无法完全避免,由此,陷入至善的悖论: 要么,承认善恶的语境依赖性, 要么,将对方彻底“非人化”以维持逻辑自洽。 不经扼腕,宋明理学时期的儒学理论化尝试。 心学里的“至善”是动态、非实体化的本体状态,强调“即本体即工夫”。 也就是一种“超越性的善恶中和...
0 reply
0 recast
0 reaction